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清华会讲组委会赴深圳调研考察

2019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及韩国SK集团三方会务团队会师深圳召开“清华会讲湖大行深圳总结会议”并展开为期一天的产学研相关的实地考察。

89d25cc1b5d8556b9aa09cb905e6f13.png

(图:“清华会讲湖大行总结会议”会议现场 摄影:汤尖)


12月23日上午九时,“清华会讲湖大行深圳总结会议”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行。清华会讲组委会主任、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主持本次会议。

会议上半场,史志钦通过数据从会讲规模、学术氛围、主题风格、社会及媒体影响等多个方面对“清华会讲湖大行”做了综述回顾。据初步统计,此次活动参会总人数高达95人(不包含志愿者与听众),其中重要参会嘉宾58人,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7个国家的海外专家学者共计23人。此次会议除主旨议题“大学之道与人类文明进步”之外另设有六个分会题,分别以平行论坛的形式在岳麓书院明伦堂与报告厅相继开展,每场会场均有三名以上参会代表或观众以提问、评论等形式参与讨论环节,与主旨嘉宾进行交流互动;嘉宾除回答问题本身之外,也对部分衍生话题做出了积极反馈与辩证解析。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网、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共25家媒体相继对会讲进行重点报道及网络直播,传播度较高。据统计,各大社媒共计发布新闻报道50余篇,某场分会讲直播在线人数达25.4万人。

清华会讲理事会副理事长、清华会讲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显章对此次会讲的特点与成功举办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他指出,“清华会讲湖大行”是一个开放活跃,具有高度学术影响力和导引力的研讨活动,主会讲的理论奠基、分会讲的活跃影响力、高端学者的汇聚及现代媒体活跃形式的多样性促使“清华会讲湖大行”达到超越预期的效果。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谢丰指出,此次会讲的成功举办在教育发展、全球化发展及学校发展等多个层面产生重要意义。教育大家集聚于千年学府,对中国传统礼敬态度与世界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不仅体现了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充分体现当代学人努力应对全球性课题的时代担当,积极展现会讲讨论内容的开拓性与引领性;与此同时,会讲平等、开放、合作、创新的学术本意,正不断将学校打造成为世界文明对话、互鉴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高等学府。

此次会讲虽取得圆满成功,但依然存在些许问题值得深入探究。史志钦指出在服务安排、议程衔接及议程结构安排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需引起重视并在下次会讲中加以完善。

谢丰从组织层面、宣传渠道及资源利用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提高现任大学管理者的参与度,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特质扩大专家声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深入且细致的挖掘专家精彩论点,并用多样化媒介输出渠道进行了推广,发挥最大社会效益。

040f7a914b24a6ad39959977cd49afa.png

(图:湖大行会务团队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合影留念 图片提供: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会议下半场,与会者对明年清华会讲的议题进行初步构想,拟定主题为“大变局与新动能——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会讲拟选址在深圳。与往届会讲的输出模式相比,明年的会讲形式将更为多样化,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会务团队将着重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综合性论坛,助力于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行稳致远。胡显章强调需搭建学校高端平台,发挥校内外综合优势,连接SK产业强项,抓住大变局要素,通过会讲引导社会生产关系变革,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大学改革之宗旨。

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正风教授指出,明年会讲应更体现包容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强调如何在该主题下形成系统性思想与观点,建议应从体现技术与提炼思想的角度策划议题。

清华会讲理事会理事、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崔保国对会讲的整体基调、核心价值体现及选题包容性层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崔保国指出,深圳作为新时代创新性城市应突出其城市特色,在科技革新与产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清华会讲应聚焦国际性大主题,突出体现东亚乃至整个亚洲价值观,通过会讲充分展现东亚思想与发展模式,打造优质论坛学术价值,塑造会讲核心灵魂,体现文化自信。

清华会讲理事会理事长、韩国SK集团顾问金在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百年大变局中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希望清华会讲能融产学研为一体,成为清华品牌的一部分。

会议结束后,清华会讲团队实地考察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17639c3df9330ff60b5c13ecc91f0ba.png

(图:清华会讲嘉宾代表于腾讯2楼展厅合影留念 摄影:汤尖)

通讯员 汤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