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清华会讲名家讲堂”第三讲 ——“两个半因素决定中欧关系未来走向” 成功开讲

2020年12月1日,“清华会讲名家讲堂”第三讲在清华大学明斋337室开讲。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宋鲁郑,以“两个半因素决定中欧关系未来走向”为主题展开学术讲座,清华大学部分师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参加了会讲活动。

宋鲁郑认为,中欧关系就是中国和以法德为核心的欧盟之间的关系。作为全球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实体,中欧双方的利益纠葛很多,如全球化、自由贸易、气候保护、5G技术、技术转让等。尽管如此,宋鲁郑认为,中欧之间不存在决定双方关系的根本性因素,上述任何事件的发生都不会决定性地改变双方关系。但从影响力来讲,有两个半因素是最重要的。

第一个因素是欧盟真正和实质性的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二战以后,面对欧美巨大的实力差异和苏联的威胁,欧洲在经济、科技特别是安全方面依赖美国,即使冷战结束,这种路径依赖惯性也未消除。一方面欧洲没有这个意识,另一方面美国仍然想维持这种格局,避免欧洲成为一种竞争和挑战力量。但特朗普时期,美国不仅促使欧洲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更给它们走向独立自主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放手使欧洲不用担心其独立会惹怒美国并付出代价。所以在美国大选前后,欧洲政治人物尤其法国和德国两个核心国家的政治人物,不断提出和美国脱钩言论,意指不再依附美国。

如此一来,宋鲁郑认为,欧盟独立自主对中欧关系的根本性作用会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中欧关系基本摆脱了外部第三方因素的影响,美国因素在中欧关系中已不是根本性因素;二是欧盟不仅要从自身角度来看多极化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去处理与各方的关系。比如说自我意识觉醒后的欧盟会将空前激烈的中美竞争当成自己走向完全独立和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的历史机遇期,这个时期短则二十年,长则五十年甚至一个世纪。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欧盟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对华、对美关系,不再以美国马首是瞻。另外,今天的欧盟走向独立后,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不会再追求霸权,所以在地缘政治上和中国不会有根本性冲突。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文明的特殊性。中国文明一向内敛和平,中国是大国中参与战争最少的国家,如今中国国力虽大幅提升,但更愿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协商处理全球事务。中国文明这个特性对于追求全球霸权的美国来讲没有意义,对美国而言,霸主地位的价值超过任何其他利益,它可以为了捍卫霸主地位而放弃其他利益,这也是为什么中美贸易丧失了压舱石作用的原因。这对不追求霸权的欧盟却不同,欧盟很难承受和中国翻脸并摊牌的代价,它既不和中国成为盟友,也不会成为敌人。

半个因素是经济。法德是欧盟的核心,德国已在经济上和中国深深捆绑在了一起。因为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不能发展军事,也不能有地缘政治战略目标,只有发展经济。德国对中国经济上的依赖本来就很大,由于疫情期间中国经济率先恢复,这种依赖将会更大。德国在欧盟中的份量决定了欧盟不会和中国摊牌和真正对抗。

宋鲁郑认为,这两个半因素能够决定中欧未来至少二十年左右的关系,即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但不会有对抗。至于再远的未来,可能就不存在今天我们所理解的中欧关系了,因为欧盟的前景很黯淡,原因有三。第一,欧盟需要尽快一体化来应对越来越多的全球性挑战和危机,但欧盟一体化在主权国家概念下推动迟缓甚至倒退,导致欧盟无法有效应对危机和挑战。第二,欧盟内部经济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而且由于扩容过快,严重影响了其效率和应对危机的效能。目前的欧盟可谓内外交困,对中国也基本上只有动口的能力,采取实际措施基本不可能。从可见的未来,欧洲或许很快就会接受中国版的门罗宣言。

宋鲁郑分析称,今天的中法关系和中欧关系类似。双方没有压舱石,既不会是盟友也是不会是敌人,没有哪一个因素可以直接决定两者的关系。第一,从1964年双方建交到现在,法国在中国外交中的份量一直在下降,根本原因是实力对比的变化。第二,法国和德国不同,中法经济互补性本就不高,而且法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全球利益,它的战略眼光不仅在欧洲,还有非洲、中东以及北美,中法双方都没有能够直接有效地限制或影响对方的底牌。另外,由于文化的因素,法国不如英国务实,缺少实用主义,英国是美国最紧密的盟友,却可以不顾美国的公开反对第一个加入亚投行,法国则不会。第三,法国的问题几乎是欧盟的翻版,如经济乏力、福利高竞争力差、债务高企、种族结构、民粹主义崛起、反恐等,这些都很难解决,可能会导致极右执政或伊斯兰化。中法这种难以很密切的关系,会使两国随着国力差距的拉大而越走越远。

最后,宋鲁郑总结道,没有一个因素能够根本颠覆中欧关系。可预见的未来,决定中欧关系的根本性因素是两国的发展状况,看谁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至于更长久的未来,欧盟解体的可能性很大,欧洲伊斯兰的可能性也很高。

随后,宋鲁郑同与会师生就欧洲一体化、中欧关系、欧美关系等热点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清华会讲”以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为依托,旨在通过“清华会讲”、“学术工作坊”及“名家讲堂”,打造多元化、多维度、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以此弘扬“和而不同”“以人为本”等东方价值优势,推进教育变革与社会进步。




(杨彩霞供稿)